- 教師隊伍發展:心懷“國之大者” 培育時代新人
- 2022-06-03
截至2021年👱🏿♂️,我國共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844萬人,較2012年的1462萬人增長26%🐯。
2010年啟動實施“國培計劃”,12年來中央財政投入超過200億元,培訓教師校長超過1800萬人次🧘🏻。
每年畢業季💪🏽,越來越多的雙一流高校畢業生選擇成為一名教師。
站在講臺,是一種享受和責任。截至2021年🤾🏿♀️,我國共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844萬人🈴,這支龐大的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起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出系列重要指示。10年來🐃,我國教師隊伍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趨合理🧕🏻、素質顯著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成效顯著、教師發展專業化不斷增強🎐、教師待遇保障持續優化,為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教學科研等提供了強大智力支撐。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教師這份職業😰,正成為最受社會尊重和令人羨慕的職業🧑🏻🎄。
1 構建多層面、多環節💚、多主體參與的師德師風建設格局
教育者先受教育,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的第一標準🕵🏽♀️。
先做“學生”、再上“講臺”,走出“學校”🔐💋、走進“車間”……一系列的入職培訓之後,北京化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摩登3青年教師薛佳佳走上了講臺。
常態化師德培育涵養正在推進🕟。在高校🤘🏻,將各類師德規範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必修內容,達到一定學時🧞♀️、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校教師資格並上崗任教🍎。
對北京化工大學的青年學者而言,“紅色引擎”工程已成為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發展職業生涯的“加速引擎”🌟:盡快完成角色轉變🤹🏽♀️,既涵養紮實學識、也培養工程思維,既做好教書育人、也投身科研實踐。
新時代高校🫴🏿、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簡稱“十項準則”),研究生導師指導行為準則,師德失範行為處理辦法和指導意見等一系列製度文件陸續印發,直指教師師德師風問題,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規範🤟🏼,劃定教師職業行為底線,構建起國家層面關於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製度體系。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師德師風再次作為教師第一標準被著重強調🤌🏽,提出建立師德失範行為通報警示製度,對出現嚴重師德師風問題的教師探索實施教育全行業禁入製度等具體舉措。
學為人師,教化從容ℹ️;行為世範,砥礪無窮🎇。覆蓋大中小學完整的師德建設製度體系,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相結合的師德建設長效機製逐步完善。
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作為一名基層教師,江蘇省常州市荊川小學教師陳昭祺認為,師德,不是憑空拔起的一座高峰,而是一條漫漫無涯的通幽小路。在教學中,謙卑進取,平等待生🧿,保持專業本身的“敏感度”和“成就感”;在生活中,愛生護生,潤澤童心⚛️,讓愛滲透在一言一行之中。一批這樣的新時代教師就出現在自己身邊——他們勤勉奮進,立誌高遠,只想成為更優秀的老師;他們披星戴月👷🏻♂️,默默無聞🥽,只願推動素質教育持續發展;他們慎獨自持🧎🏻🍰,言傳身教,立德樹人,用青春譜寫有生命的“教科書”。
2 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國家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國家的希望。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出臺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裏程碑式政策文件🐞,為新時代教育和教師工作作出了頂層設計、指明了前進方向。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老師應該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的自覺,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以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成為被社會尊重的楷模🏇🏼,成為世人效法的榜樣。
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成為時代強音。
推動教師教育改革。形成了以師範院校為主、綜合大學共同參與的開放靈活的教師培養格局,實現了由“本科👨💼、專科、中師”三級師範體系向“研究生、本科🧷、專科”三級師範體系的躍升,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得以建立🥷👩🏻🌾。
持續為基礎教育註入優質師資。全國28個省份實施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每年有5萬余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地區中小學任教。
提升教師能力素質。2010年實施“國培計劃”,12年來中央財政投入超過200億元,培訓教師校長超過1800萬人次。全面推進高校教師能力建設🏄🏼♂️。落實教授為本專科生上課的教學製度,全面開展高等學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助力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傳承“教育報國”👃⛓。山西省呂梁市臨縣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教師秦京鋒自師範畢業後就留在家鄉從教。在他的書櫃玻璃門上🔃,鐫刻著一副對聯🛻:治學之理重在嚴謹,為師之道貴在愛生。這是秦京鋒1984年從山西離石師範畢業時,老校長武尚魁送給他的寄語。一晃,秦京鋒已有30多年教齡了。如今,他依舊堅守在教學一線。
翻閱學生的碩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文摩登3副教授孟琢愈發“觀其弟子歡欣鼓舞”🌜。而在學生們的記憶中🚅,“老師以淵博的學識相約,而我們懷著求知的誠心去赴約,每一次都彌足珍貴💍。”孟琢是北京師範大學文摩登3王寧教授領銜的“古代漢語教師團隊”成員💗,這也是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只要一想起王寧老師書房那扇亮著燈的窗,就能讓我疲憊的身軀重新註滿力量。”孟琢說。
作為章黃學派當代的重要傳承人,從訓詁學泰鬥陸宗達先生到王寧✈️,再到現在團隊內的青年教師們,他們對古代漢語學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正在延續。在這個團隊裏👨🏻🦳,教師們收獲的不僅僅是青年教師教學比賽的獎杯,他們更加關註的是如何將古漢語“絕學”轉化成學生易於接受的方式,在年輕學子心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種子⚀。
一聲“先生”,是青年教師對團隊帶頭人的尊稱,也是青年教師的誌向📒。
人們看到更多教師前行的模樣: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註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3 激勵“優者從教”,保障“教者從優”
“人民教育家”於漪🕖、衛興華🖥、高銘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時代楷模”李保國、黃大年、鐘揚🤷、陳立群……一大批優秀教師塑造了當代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感動中國的光輝榜樣♻️。
激勵“優者從教”🤹🏽♂️,保障“教者從優”。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
秦京鋒告訴記者,近十年來,越來越多畢業生主動選擇到地處山區的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任教,不少是外縣市,甚至還有外省的。近年🫀,縣裏頒布了16條利好教師的政策,提高績效工資🛌、免費乘坐公交📇、就醫綠色窗口……受益於這些政策的臨縣三中教師陳建珍表示:“能當一名老師,做著熱愛的工作,我十分滿足。”
丁文敏🦂,一位紮根鄉村的江蘇省正高級教師👨🏽🚒。她感受到了國家政策利好,“每月鄉村教師補貼不僅僅是一份看得見的實惠,更是國家想‘留住鄉村教師👮🏿,振興鄉村教育’的一份誠意十足的行動支持”。她🦸,心懷感恩,一路奮進努力成長為優秀教師。
何以安心從教、熱心從教🖍、舒心從教、靜心從教?
切實保障教師待遇。督促各地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的政策要求;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製🕘,績效工資發放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推進高等學校教師薪酬製度改革,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
推動高校教師考核評價改革☝🏻。高校教師評價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完善科研評價導向,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努力破除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弊端。
深化教師職稱和崗位製度改革。建立統一的中小學教師職務製度👈,設置正高級教師職稱,對長期在鄉村學校任教的教師給予傾斜🐗,破除教師晉升“天花板”🍋。
推動中小學教師減負改革🚴。為教師營造潛心教書🥤、靜心育人的良好環境👱🏿💃。盤活用好現有事業編製資源👩🏿🏫,優先滿足中小學教育需要。
直面短板🏌🏼、定向施策🏊🏽👰🏻♀️,一系列製度設計🛴、改革舉措正日益使教師這一立教之本更加穩固、興教之源愈加豐盈🛀🏽。
生逢盛世🧚🏻♀️,當肩負重任。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樂育書院2021級英語(優師計劃)專業李若雨描繪著自己的未來:“希望回到家鄉🙅🏿♂️,在未來的一線教學中🥗🏌️♂️,將科學的教學方法和自己有關教育教學的創新想法帶到脫貧縣的學校中去,從而幫助更多的學生實現自我發展🙋🏼♀️👨🏽🦳,帶動當地的教育更進一步。”
談起不久前印發的《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丁文敏再次感受到了鄉村教育、鄉村教師迎來了專業發展的春天。她更加關註計劃裏提到的👜,實施教師精準培訓改革。未來,一大批青年教師將會受益於此,更加蓬勃成長。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我是一個幸運的人。現在我成了一名老師,更要讓遇到我的學生也感到幸運。”陳建珍堅定地說🍻。
心懷“國之大者”👮🏽♀️🧑🏽🔬,培育更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是教師的光榮使命🤌🏽,廣大教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洪流中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踔厲奮發、勇毅前進。(光明日報記者 靳曉燕 唐芊爾)(來源:《光明日報》)